“全国民航五一巾帼标兵”龚小林: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用技能守护蓝天安全

龚小林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安全检查站团委副书记
工作九年来,积极参加各类岗位竞赛,先后荣获全国民航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第十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技术状元、云南滇中新区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第三名”技术能手等荣誉
梦想萌芽:在西航课堂种下“安全”的种子
2014年的秋天,龚小林怀着对蓝天的向往踏入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开学第一课,老师手持金属探测器向新生们演示安全检查的标准流程,那一刻,她被这个看似简单却责任重大的职业深深吸引。

“安检是空中安全的重要防线,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千百个家庭的幸福。”老师的这句话,在她心中埋下了责任的种子。在之后的专业学习中,她总是格外认真。实训课上,她反复练习手持探测器的每一个动作;图像识别训练,她要求自己不仅认出违禁品,还要准确描述其特征;服务礼仪课,她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琢磨如何让检查既严格又温暖。

"那时候我就明白,安检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使命。"龚小林回忆道。正是这份在校期间就牢固树立的责任意识,为她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淬炼成钢:从“不知所措”到“业务骨干”
2016年,龚小林以实习生身份进入昆明长水机场安检站。第一次独立上岗,她遭遇了旅客的质疑:“你那个手套摸过别人又来摸我,不脏吗?”她愣在原地,不知如何回应。是师父上前解围,为她换上一副新手套,也给她上了职业生涯第一堂“服务课”。

那段时间,她白天在通道里跟师父学操作、练眼神,晚上回到宿舍,抱着《安检手册》和笔记本一遍遍复习。她知道,自己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但一定要做最认真的那个。

转正考试失利,让她一度怀疑自己。但她没有退缩。“我想到学校里老师说过,安检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她重新振作,把每一次检查都当作考试,把每一个疑难图像都截图保存、反复研究。慢慢地,她从一个“新手”成长为同事口中的“骨干”——反应快、判断准、不出错。
03
赛场突破:一年斩获3项省级及以上荣誉
2020年是龚小林的“丰收年”。在云南滇中新区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中,她凭借稳定发挥获得第三名;紧接着在云南省第十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她更是一举夺魁,荣获“技术状元”称号。


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付出。备赛期间,她白天坚守岗位,晚上加班训练,常常在训练室待到深夜。“有时候做梦都在识别X光机图像,”她笑着说,“但每次突破自己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同年,她还荣获“全国民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一年内连获三项重要荣誉,见证了她从普通安检员到业务骨干的华丽转身。在之后的工作中,她更是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航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
04
传承创新:让安检既有精度也有温度
如今,龚小林已成为机场智慧安检的“尖兵”。她和团队研发的急客“红黄蓝”分级机制,依据旅客登机时间精准分级,大大提升了晚到旅客的登机成功率。她说:“科技让安检更准,但人文让安检更暖。”

同时,龚小林也成了别人的“师父”。带新人时,她总会讲起自己刚入职时的窘迫,讲起自己两位师傅的故事,讲起“责任刻进骨头里”的信念。“我希望他们比我成长得更快、更好。”

从青涩学生到行业标杆,龚小林说,是母校教会她敬畏职责,是岗位教会她敬畏生命。“安检这份工作承载了我的整个青春和回忆,我的根和魂已经深深地扎入了安检工作之中了吧!”
九载春秋,龚小林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民航安检事业。她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当代意义——不仅在技艺上精益求精,更在服务中传递温度,在传承中延续使命。她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坚守、成长与突破的青春教科书,也是西航育人理念的生动注脚。

-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未经本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 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 联系方式: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电话:400-867-9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