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9年度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 立项申报和结题申报的通知
受四川省教育厅委托,经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审核同意,我中心即日起向全省发布2019年度课题指南,并开始受理项目申报。现将项目申报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立足四川新农村建设,坚持理论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通过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产生一批在省内乃至在全国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咨询服务。
二、研究方向和要求
申请立项的课题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以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为中心,紧紧围绕“四川新型农村社区居民道德的提升与践行”、“四川农村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育与养成”、“四川农村优秀民风民俗的开发与利用”三个研究方向,充分反映本学科及相关领域新的研究高度,力求居于学科前沿,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复。基础研究应有较强的学术含量和宏观研究的前瞻性,鼓励有较丰富前期研究成果者申报本领域项目;对策应用研究应立足四川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项目类别和申报条件
本年度项目设置有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自筹项目。凡四川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均可申报。中心接受带项目与经费进入中心立项,并将适当给予经费补贴;中心接受个人或单位自筹经费申报的课题;批准立项的自筹经费课题,与经费资助课题实施相同的管理。
四、成果形式
科研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专著、论文或研究报告。重点项目,其成果形式至少含CSSCI论文1篇或核心期刊2篇或专著1部。一般项目,成果形式为核心期刊论文1篇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篇。凡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者,需提供县级以上(含县级)党政部门或领导的批示或采纳证明。鼓励将中心课题培育成高级别项目,凡是将本中心在研课题培育成功省部级或国家级项目,可作为研究成果结题。一般项目研究周期不超过2年,重点项目不超过3年。
五、申报组织
各申报单位应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审核,确保资格审查、内容、选题等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及课题组完成研究任务的充分条件,并签署明确意见。在申报评审中,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名义为申报事宜走访评审专家,一经发现,取消申报资格。
六、相关要求
1.2019年本中心开放课题申报与验收采取网上填报的方式,申请人需同时于2019年4月16日前提交纸质材料(一式4份)至科研处(1教614)。
2.系统填报的网址:http://kfkt.xhu1960.com
系统截止时间:2019年4月15日24:00。请申报人务必于截止日期前完成网上填报。
3.项目的审批结果将会以短信形式告知申请人。
4.纸质文档请从系统下载后打印(有二维码标识),保证网上填报信息与纸质文档一致。
如有疑问,请来电咨询,电话:028-87725686
七、前期课题结题
(1)中心在研究课题,取得相应成果,均可以申请结题。
(2)结项材料准备。课题结题验收,也采取网上填报的方式,申请人需同时提交纸质材料。
(3)结项要求。课题(包括自筹课题)所取得的有关学术论文、专著等成果,均应标注“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课题资助”及课题编号,未标注的,结题时不计入成果。没有取得预期研究成果的课题将不能通过验收。
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归研究者及相应学科平台共同所有。
(4)结项时间。根据西华大学学科建设管理办公室的规定,本中心每年只举行一次结题验收。2019年结题验收与课题申报时间同步。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科研处
2019年3月29日

-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未经本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 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 联系方式: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电话:400-867-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