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来源: 作者:民航安全学院党总支 时间:2025.09.10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暑期期间,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民航安全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赴剑门关镇高峰村,开展 “智暖童心”“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由任玥、程婧两位党员教师带队,李滢垒、吕冰洁等 8 名学生党员参与,围绕 “科技赋能教育,点亮留守童梦” 主题,开展扎染体验、慰问老人、红色研学等活动,以行动践行党员初心。
非遗润童心,传承文化根
活动首站是非遗扎染课堂。党员们先为留守儿童科普扎染知识:从秦汉时期的起源、唐朝的鼎盛,到现代的创新发展,详解“绞缬”工艺的文化价值,还介绍云南大理白族、四川自贡扎染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背景,让孩子们对传统工艺有了全面认知。实践环节中,党员们手把手教孩子捆绑纱线、折叠布料,演示“扎结—染色—后续处理”全流程,从控制扎结松紧到调配染料,耐心解答疑问。当孩子们拆开纱线,看到蓝白交织的专属作品时,脸上满是惊喜。此次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传承,党员们也践行了文化传播的责任。
温情访老人,传递党员情
随后,党员们分组走访空巢老人,送去米、油、营养品等物资。在78岁退伍老兵家中,斑驳墙壁与简陋陈设间,老人曾驾驶战机守护祖国领空的经历更显厚重。如今老人卧病在床,却仍眼神坚定地叮嘱:“要听党话,好好学、认真干。”党员们认真聆听,深刻体会到老一辈革命者的忠诚与期许。在一位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家中,老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曾担任村仓库管理员,修水库时用扁担挑石头;因踏实干事、心系村民入党,入党当天便宣誓“跟着党,让大伙吃饱饭”。如今他仍打理村口菜园,分享种植经验,还叮嘱党员“别忘苦日子,别忘来时路”。老人的话让党员们深受触动,更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红色研学行,筑牢信念魂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党员们前往剑门关红军纪念馆开展研学。馆内的斑驳武器、泛黄书信、复原战斗场景,让大家直观了解红四方面军在剑门关的革命历程。
从战斗经过到军民互动,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红军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不仅填补了书面历史的具象空白,更带来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党员们表示,红军克服天险、以弱胜强的事迹,将成为面对困难时的动力,未来会把“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红军精神融入工作学习,传承好红色基因。
感悟促成长,规划启新程
活动结束后,党员们分享感悟。张佳辉说,红军纪念馆的实物与场景让“不怕牺牲”的精神不再是书本文字,团队协作整理笔记、分享感悟的过程,既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也提升了协作能力;景思语则提到,退伍老兵卧病却坚守信仰的模样令人敬佩,“听党话、好好干”的叮嘱重逾千斤,未来会以老兵为榜样,守护好先辈捍卫的土地。
民航安全学院党总支后续还将组织党员帮高峰村老人干农活,并全面总结此次四天的“三下乡”活动,持续深化实践成果,推动党员在服务乡村、传承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中锤炼党性,为乡村振兴贡献民航力量。